在产品设计领域,“用户体验”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,但很多人对其底层逻辑并不清楚:用户体验五要素有哪些?用户体验五要素是由交互设计大师杰西·詹姆斯·加勒特提出的产品设计框架,包括战略层、范围层、结构层、框架层和表现层,从抽象到具体层层递进,构建了产品用户体验的完整体系。它不仅是设计师的指导工具,更是企业打造用户喜爱产品的核心方法论。
1、战略层:明确产品“为什么存在”:战略层是产品的“灵魂”,聚焦产品的核心目标与用户需求。企业需明确“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”和“用户通过产品获得什么价值”。
2、范围层:定义产品“做什么”:范围层在战略层基础上,明确产品的功能范围与内容边界,即“哪些功能必须有,哪些可以后续迭代”。它需平衡用户需求与商业目标,避免功能冗余或缺失。
3、结构层:规划产品“如何组织”:结构层关注产品的信息架构与交互设计,即功能与内容的组织方式和用户的操作逻辑。信息架构需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内容,如电商APP按“商品分类、品牌、价格区间”组织商品信息;交互设计需符合用户习惯,如短视频APP的“上下滑动切换视频”“双击点赞”等操作,降低用户学习成本,提升操作流畅度。
4、框架层:设计产品“具体呈现”:框架层将结构层的逻辑转化为具体的界面元素布局,包括导航设计、按钮位置、表单样式等。它需兼顾易用性与一致性,例如手机银行APP的导航栏固定在底部,包含“首页、转账、理财、我的”核心入口,方便用户单手操作;所有按钮样式统一,避免用户混淆功能。
5、表现层:塑造产品“视觉形象”:表现层是用户最直观感受到的部分,包括色彩搭配、字体选择、图标设计、视觉风格等。它需与产品定位和用户群体匹配,例如儿童教育APP多采用明亮活泼的色彩和圆润的图标;金融APP则以沉稳专业的色调为主,传递安全感。同时,表现层需服务于功能,通过视觉对比突出重要按钮。
用户体验五要素并非独立存在,而是形成“战略指导范围,范围决定结构,结构支撑框架,框架呈现表现”的递进关系。若战略层不清晰,产品会失去方向;范围层功能混乱,用户会无从下手;结构层逻辑不合理,操作会卡顿晦涩;框架层布局杂乱,易用性会下降;表现层设计粗糙,会降低用户第一印象。只有五要素协同统一,才能打造出“有用、易用、好用”的产品。
无论是互联网产品还是实体产品,用户体验五要素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例如,苹果iPhone的成功,正是五要素协同的结果:战略层聚焦“极简智能的移动设备体验”;范围层精选核心功能,避免功能臃肿;结构层构建直观的iOS交互逻辑;框架层设计简洁的界面布局;表现层以极简的工业设计和视觉风格打动用户。又如,星巴克APP通过清晰的战略、合理的范围、流畅的结构与框架,成为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工具。
上一篇:数字化运营是做什么的?
下一篇:域名备案有什么作用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