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全球网络攻击事件中DNS劫持占比持续攀升,其隐蔽性与破坏性令企业与个人用户防不胜防。从巴西银行用户集体遭遇钓鱼攻击,到企业域名被篡改导致业务中断,DNS劫持已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“隐形杀手”。本文将从技术原理、后果分析到解决方案,系统梳理应对策略。
DNS是互联网的“电话簿”,负责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IP地址。DNS劫持指攻击者通过篡改域名解析记录,将用户请求导向恶意IP地址,实现流量劫持、数据窃取或服务中断。其常见手段包括:
1、DNS缓存污染:攻击者向DNS服务器注入虚假解析记录,使缓存过期前持续返回错误IP。
2、DNS信息劫持:通过监听通信,伪造响应包篡改解析结果。
3、路由器篡改:利用路由器漏洞或默认密码,修改设备DNS设置。
4、注册商账户入侵:盗取域名管理权限,直接修改NS记录或A记录。
1、用户信息泄露
钓鱼网站通过仿冒界面诱导用户输入账号密码,2025年某银行劫持事件中,1%用户因访问假网站损失资金。
2、企业声誉受损
用户访问到恶意内容后,可能将责任归咎于域名持有方,导致品牌信任度下降。
3、服务中断风险
攻击者可将域名解析至无效IP,造成网站无法访问,直接影响业务连续性。
4、法律合规风险
若劫持导致用户数据泄露,企业可能面临GDPR等法规的巨额罚款。
立即隔离风险
断开受影响设备与网络的连接,防止攻击者进一步渗透。2025年某企业遭遇劫持后,通过关闭办公网络出口,成功阻断攻击者对内网服务器的扫描。
重置关键账户密码
修改域名注册商、DNS服务商、邮箱及路由器管理密码,启用多因素认证。密码需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及符号,长度不低于16位,并避免跨平台复用。
恢复DNS解析记录
登录域名管理后台,删除所有未知DNS记录,恢复至授权服务商提供的正确配置。若使用第三方DNS服务,需同步修改API密钥并锁定账户。
全面排查系统漏洞
1、服务器端:检查网站代码是否被植入恶意JS或HTML文件,重点排查/wp-content/、/uploads/等目录。
2、客户端:使用杀毒软件扫描设备,清除DNSChanger等恶意软件。
3、网络设备:更新路由器固件至最新版本,关闭不必要的端口。
提交死链并强化防护
通过百度站长工具、GoogleSearchConsole提交劫持期间生成的404页面,避免搜索引擎索引恶意内容。同时部署HTTPS证书,启用DNSSEC验证解析记录真实性。
1、选择可信服务商
优先使用支持DNSSEC、提供DDoS防护的DNS服务商。
2、分散解析风险
配置主备DNS服务器,例如主用Cloudflare,备用DNSPod,避免单点故障。
3、监控与告警
利用DNSWatch等工具实时监测解析记录变更,设置异常修改即时通知。
4、定期演练应急预案
模拟劫持场景,测试团队响应速度与修复流程,确保在真实攻击中快速止损。
综上所述,DNS劫持的防御需结合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,从紧急响应到长期防护形成闭环。企业与个人用户应定期更新系统、启用多因素认证、选择可信服务商,并通过DNSSEC与HTTPS构建安全传输通道。
上一篇:私有DNS是什么意思?
下一篇:中转服务器的作用是什么?